半島調查丨換個馬甲打擦邊球?“助力車”雙騎行新模式屬性成謎 安全隱患引爭議
文/圖 半島全媒體記者 呂華
因難以有效解決安全隱患問題,以及引導管控的難度較大,近年來,共享電單車逐漸退出各大城市街頭。在青島,早在2020年底,各區市也開始陸續清退共享電單車,相關運營公司也隨之撤出。
然而,近日有市民發現,島城部分區域的街頭又出現了共享電單車的身影。同樣需要使用電瓶、同樣沒有懸掛車牌,同樣沒有配備頭盔,不同的是這次的車子換了新造型,車把上的電門開關不見了,改成了腳蹬觸發的方式,并取名“助力車”。
騎著“助力車”的通勤族
這種用電的“助力車”到底是共享單車的“新物種”,還是打了個“擦邊球”?相關部門對此是什么態度?其他企業是否也能“抄作業”上市這樣的產品呢?記者展開了調查。
>>>模式更新
共享電單車再現街頭
“不是說取消共享電動車了嗎,怎么又回來了,這是重新放開了嗎?”近日,市民王女士在青島農業大學附近見到了一排停放在路邊的共享單車,與普通自行車不同,這些單車上都帶著電瓶,只是電瓶更小巧位置更隱蔽。
6月22日,記者來到正陽路靠近民生城市廣場的位置,一排藍白相間的共享單車停在人行道上,車身上均噴涂著“哈啰”標識。
長城路上的“助力車”投放點
從外觀上看,這些單車最突出的特點就是大梁明顯更加寬厚,大梁上半段是一塊細長條的電瓶。記者現場采訪時恰逢哈啰的工作人員過來更換電池,拆卸下的電池上明確標示,該電池為小哈換電鋰離子電池組,額定容量為5Ah,充電限制電壓為42V,最大放電電流為8A。
工作人員王先生告訴記者,這些車子大約是從今年5月底開始投放的,前期共計劃置換升級3000輛,每個投放點投放5到10輛。王先生說這是哈啰單車推出的“助力車”,算是普通共享單車的進階產物,采用的是“有電省力、無電單車”的雙騎行新模式。
所謂“雙騎行”,即有電時,電池會在騎行的過程中提供推力,無電時,車子又跟普通單車別無二致。
換電人員正在給“助力車”換電池
記者掃碼開車后,哈啰APP上便跳出了服務區域的藍線框圖,框圖內標注著停放區域規劃出的P點停車位。王先生向記者解釋,“助力車”超出藍框區域便會自動斷電,而如果不能在指定P點停車位歸還車輛,騎行者需向哈啰官方交付調度費,調度費高時可超過30元。
記者試乘時發現,與普通電動車不同,“助力車”將電門開關的設計由車把手轉移到了腳蹬,當腳蹬旋轉至半圈左右時,便會觸發“助力車”供電系統,從而為騎行提供向前的推力,但當腳部動作停止后,供電系統也會隨之斷開。
“有電動助力騎行肯定更輕松一些,畢竟青島的路不是那么平,而且換乘地鐵什么的距離也比較長,電動的肯定要更方便。”習慣地鐵+騎行這種通勤方式的李女士表示。
不過李女士也對其安全性提出了質疑,“按說電動車都要掛牌照,而且騎行的話都得戴頭盔,這種共享單車都沒法滿足,如果一旦發生事故,不知道單車公司該承擔什么責任?”
>>>屬性成謎
是“擦邊球”還是“新物種”?
實踐表明,共享單車的確有效解決了市民“最后一公里”難題,但加上“電動”二字,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。無法掛牌、車輛充電及電瓶火災、電池污染等都是難以避免的安全隱患。
所以,對于共享電單車的態度,各地基本已經達成共識。在北京、上海、廣州等一線城市,共享電單車被明令禁入;在青島、寧波、昆明等城市,也都曾進行過共享電單車的集中清理。
“從騎行者的安全考慮,有兩個最大的問題:一是公安部門不給共享電單車掛牌,而國家規定電動車是必須要掛牌的;二是騎行者無法佩戴頭盔。”城陽區交通運輸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,“所以只要屬于共享電單車,都應該被取締。”
那么,眼下這變了模式、換了姓名的“助力車”,還屬不屬于電動車呢?
換電車中的“助力車”電池
青島市交通運輸局相關工作人員對此態度很明確:只要牽扯到“電”,不管在模式、名稱上換什么花樣,均應當屬于電動車的范疇。
即墨區交通運輸局也是同樣說法,其工作人員表示,整個即墨區已于近期完成“助力車”的清理工作,后期僅有零散車輛需要處理。記者在哈啰APP內“助力車”服務區域發現,目前即墨區雖仍顯示為藍框區,但框區內均顯示“附近500米暫無可用車”。
值得一提的是,與區市交通運輸部門的態度不同,城管部門對“助力車”屬性的界定卻多了不少緩和的余地。“‘助力車’是靠人力驅動,與純靠電力驅動的車子有差別,因此不應該簡單將之歸類為電動車。”城陽區城管部門的一位工作人員向記者表達了他的個人看法。
正陽路上的“助力車”騎行者
“‘助力車’其實是根據我們的共享單車一步步演變過來的。”哈啰“助力車”加盟部門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坦承,“助力車”雖具有電動車的屬性,但哈啰已運用技術性的手段跟用戶之間形成強綁定,通過后臺系統的操控來規范用戶的使用。“它的最高時速不會超過25邁,電池容量也僅為5Ah,均處于一個相對安全的范圍。”
>>>監管困惑
更多企業期待一視同仁
“從安全角度出發,不支持發展共享電動自行車。”目前島城各個區市的交通主管部門對共享電單車的態度趨于一致,但對于“助力車”是否需要被取締,各區、市似乎又有不同的看法。
記者從哈啰APP了解到,目前青島市共有城陽區、即墨區、高新區(兩個)、青島世博園五個“助力車”投放點。其中,即墨區交通運輸局相關人員表示“已進行‘助力車’的清理行動”,哈啰APP也已顯示“暫無可用車”;而城陽區相關部門則表示仍需進一步核查;哈啰APP顯示,城陽區、高新區的“助力車”服務仍在照常運行中。
工作人員在長城路上投放“助力車”
“監管政策跟不上共享單車的技術更新速度。”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如此解釋“助力車”如今出現的監管空白,該業內人士表示,近幾年來相關指導意見其實并沒有多少更新。
早在2017年,為了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,交通運輸部等10部門聯合出臺《關于鼓勵和規范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發展的指導意見》,提出“不鼓勵發展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”。記者檢索后發現,在各地出臺的有關共享電動車的政策中,很多都是依據了這一指導意見。
“青島是典型的丘陵地形,這邊的用戶需求還是很大的。”哈啰出行公關部山東負責人卓澤群認為,共享單車和共享電動車的出現,實際上是給城市緩解了一部分交通壓力。“后續我們希望能跟青島市主管部門溝通,做一些管理政策的創新,比如車輛管理、安全管理,如何與交警部門配合,約束一些人的不規范騎行行為。”
另外一家共享出行公司運營負責人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,他們也希望能跟城市探討一種更加科學高效的管理方式,而在此之前,對于不同企業推出的這些“新物種”,希望監管部門可以一視同仁。
- 投放涉黃涉暴廣告 有學習類APP頻踩紅線“打擦邊球”
- 山東藍馬甲公益行動正式啟動!將辦線下反詐展并進行100場社區講座
- ?暢游西海岸 騎行山海間—青島西海岸新區摩旅大會在青島紅樹林度假世界舉行
- 青島西海岸新區張家樓街道舉辦健康騎行活動
- 政策面再發聲嚴禁投行薪酬與項目直接掛鉤:多數券商擁抱監管 個別公司仍打“擦邊球”
- 馬甲清洗后表面撕裂 wassup中國已給顧客退款
- 【視頻】百味人生|騎行10多個國家,追逐詩和遠方??這個摩托車女騎士又美又颯!
- 小心!馬甲掉了! 平臺顯示“IP屬地” 大V博主、明星集體翻車?
- 【視頻】巡海踏浪 跨海穿越!青島摩托艇騎手海上騎行助力時尚體育
- 【視頻】從家到地鐵站,“掃”一下就行!共享助力車現身青西新區薛家島街道 300個站點更方便